2013年11月6日

新約時期的奉獻:1. 聖經證據


新約時期的基督徒,與舊約時期一樣地進行奉獻嗎?若有,有哪些奉獻呢?奉獻比例也是十一之比嗎?
我們可以從以下方向來探討這個問題: 1.聖經證據、 2.史籍證據、與 3.社會文化,本次將由聖經證據出發:

1、聖經證據

在聖經中,我們可以找到以下三種奉獻,即十一奉獻、聖殿奉獻與特別奉獻,分述如下:

1.1十一奉獻

2323「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!因為你們將薄荷、茴香、芹菜,獻上十分之一,那律法上更重的事,就是公義、憐憫、信實,反倒不行了。這更重的是你們當行的;那也是不可不行的。」

路加福音也相仿,路1142「你們法利賽人有禍了!因為你們將薄荷、芸香並各樣菜蔬獻上十分之一,那公義和愛神的事反倒不行了。這原是你們當行的;那也是不可不行的。」

「這是你們當行的」中的「這」字,指的是公義、憐憫、信實的愛神之事;「那也是不可不行的」中的「那」字,指的就是十分之一的奉獻,這是耶穌非常明白的挑戰與教導,表示在祂眼中,十一奉獻與愛神之事相同,都是必須要行的。

在新約中,明確指出十一奉獻的經文就只有這兩段了。有人質疑,「整部新約裡只提到過這兩次,效力不大」;那麼,到底要提幾次才算是有效的?如果是用這種態度面對神的聖言,由人來決定大於幾次才有效、小於幾次就無效,到底誰才是真正的主?人心的驕傲莫此為甚!!求神赦免,我們應當用敬畏的態度來面對經文,就算只提一次,也應當遵從!

也有人質疑,從經文裡看不出當時的一般人仍在繳交十一奉獻,關於這點,稍後的「社會文化」會有更深入的討論,我只先駁斥這種質疑是不合邏輯的。假設你的孩子在學校裡是個慷慨大方的小朋友,常常分享糖果給同學,但他上課老是不認真、愛講話,你對他的提醒/責罵在哪個部分最多呢?當然是上課要認真嘛!但你會常常提醒/責罵他要多分享嗎?不會吧,因為他在這方面的表現已經很好啦!

同理,聖經也是如此;舉個例子,神對以色列人的「接待客旅」與「禁拜偶像」,哪個的提醒警告最多?以色列人是個好客的民族,對客人的接待算是相當周到(請自行參看創世紀24章老僕人,與士師記19章利未人的故事);但以色列人非常容易崇拜各式偶像,當初摩西在山上領受十誡、以色列人就在山下鑄造金牛犢了;進了迦南地之後,更是被異教斜神牽引,自我敗壞而亡國。因此,聖經對「禁拜偶像」有非常多的提醒與警告(ex. 204、利261、申416太多了,請自行搜尋),但對於「接待客旅」,僅提到幾次而已(ex. 132)

所以,為什麼新約裡只有這處提到對十一奉獻應有的態度?難道不是因為當時的以色列人對於十一奉獻已經做得很好了嗎?如果已經做得很好,只提一次難道還不夠嗎?

還有人質疑,這兩段經文是對法利賽人與文士說的,不是對一般人說的,所以不適用在我們身上。這是種很奇怪的論點,我倒要反問,你會不會自我提醒(也提醒別人)不要假意做很長的禱告博取美名?不可侵吞別人的家產?不要外表公義卻內心邪惡?不可起假誓?以上這些都是在與十一奉獻同一章的馬太福音23章裡面,如果以上這些你都遵守,為何只有十一奉獻不遵守?

我認同某些經文的確有特定的對象,所以掛在架上、為人的罪孽壓傷、受苦不開口、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等經文,不是對我說的,因為我不是耶穌。但奉獻、不要假意做很長的禱告博取美名、不要侵吞別人的家產、不要外表公義卻內心邪惡、不可起假誓,這些教導不是只有哪個人、或哪些特定族群的人才要遵守,而是廣泛與全面性的。


1.2聖殿奉獻

211-3「耶穌擡頭觀看,見財主把捐項投在庫裡, 又見一個窮寡婦投了兩個小錢, 就說:我實在告訴你們,這窮寡婦所投的比眾人還多。」(可同時參看可1241-43,約820)

這裡的「庫」,即是王下129與代下248的櫃子,用作聖殿的維修之用,代代相傳到耶穌時期;錢庫共有13個,位在聖殿的婦女院中,供人民獻捐之用。

這筆聖殿奉獻除了在婦女院中有錢庫可以投入之外,也會派專人出去收取,這即是「丁稅」,耶穌也交過丁稅,請參太1724-25

聖殿奉獻與十一奉獻是不一樣的,十一奉獻是參照收入奉獻出十分之一,但聖殿奉獻的金額是固定的,每人每年半塊錢,即半舍客勒,請參出3013-153826。但半塊錢應該只是基本數,樂意多捐也沒問題,有錢人甚至還能因此博得好名聲,例如路211-3的財主。


1.3特別奉獻

指的是因應某種特別目的而進行的奉獻,並非定期、定額收取。例如新約時期安提阿有個先知亞迦布,預言有大饑荒將會發生,後來果然發生了,所以保羅被委派去收取各地教會的奉獻,供應給猶太地的門徒,請參徒1128-30

隨後,保羅到馬其頓各教會收取奉獻,並提醒哥林多教會要以「甘心樂意」、「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,不要作難,不要勉強,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」的態度進行奉獻,請參林後89章。


結論:

耶穌明確表達十一奉獻是不可不做的。 
聖殿奉獻每人每年至少半舍客勒。 
特別奉獻應當捐得甘心樂意,不要勉強。


(待續)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