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23日

小兒子的故事(路15:11-24)


路加福音的第15章,記載了耶穌說的三個譬喻,
說話的對象有兩個不同的族群,一個是法利賽人與文士,另一個是稅吏與罪人。
首先,在讀經的時候,弄清楚經文對著誰說是非常重要的,這一點,施洗約翰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,
當初他在河邊為耶穌施洗時,天空突然有聲音傳來:「這是我的愛子,我所喜悅的。」
施洗約翰沒有被這聲音弄糊塗了,以為是在說他;他明白這聲音在說耶穌。
如果是我們,難保不會想太多,心頭湧出一陣狂喜:
「是在說我吧!?OMG!」
「少臭美了!我說的是耶穌!」
那可就真糗了。

路15:11-12「耶穌又說:一個人有兩個兒子。小兒子對父親說:父親,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。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。」

兩個兒子
雖然這兩個兒子有大小、先出後出的差別,但都是父親的兒子。
耶穌說故事,大都有背後的涵義,
這大兒子代表的是猶太人中的法利賽人與文士,是當時的菁英份子,他們也以此自滿;
小兒子代表的是猶太人中的稅吏與罪人,是非常受到鄙視的一群人;
親,代表的是創造萬物的神。
但不論是法利賽人也好,罪人也好,都是神所造的,都享有神的恩惠。

家業
根據猶太人的習俗,長子可以得兩分,所以這個小兒子可以得到三分之一的遺產。
對於家業怎麼分法,我們沒有問題;但對於甚麼時候拿到,這可就敏感了。
近東地區的風俗文化與中國人有幾分類似,父親可以先規劃好遺產怎麼分,
但等到父親真的過世了,兒子們才能實際拿到遺產;
這麼說吧,如果你爸爸還在世,你會這樣說嗎?
「老爸,你不是說遺產要給我100萬嗎?先拿來吧!」
「不肖仔,你是詛咒我早點死嗎?!」
這種話實在是很白目、不尊重,不是嗎?
這裡的小兒子要求拿遺產,就含有對父親的極度不尊重。
再想想,如果你是父親,聽到兒子這種要求,心裡做何感想?應該是恨不得把他塞回他娘的肚子裡吧!
但我們看到,父親沒多說甚麼,就把他那份給了他;這種度量與包容實在是很偉大。
而你應該知道,這就是上帝對我們的包容。

路15:13「過了不多幾日,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,往遠方去了。在那裡任意放蕩,浪費資財。」

任意放蕩,浪費資財
如果你拿了100萬遺產,你會怎麼用?
如果是像我這樣的智慧人(遠目),當然就是好好存起來,照著理財書上的建議,資產配置啦、買績優股存股息啦...,
但如果你問一個沒大腦的猴死囝仔,可能就是買車、然後換鋁圈改避震器再加大包,
不然就是買機皇、買線上遊戲點數、買名牌包、買......,
好像跟錢有仇,花光才心安。小兒子就像是這種猴死囝仔,拿到錢只想縱慾敗家。

當然你也可能想到,這裡的資財就像是神給我們的天份、外貌、金錢、時間、...,
我們也的確像那個猴死囝仔,拿了這些資財不想別的、就只想縱慾揮霍。

路15:14-16「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,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,就窮苦起來。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;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。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,也沒有人給他。」

放豬
錢敗光,已經夠慘了,但又遇上大飢荒,好像所有衰事都約好了一起來報到。
先解釋一下當時的民俗,猶太人認為豬是不乾淨的、汙穢的,所以根本沒有人願意養豬。
因此,那地方大概是個外邦人的城市。
明白這事之後,我們可以知道小兒子的處境,完全是走投無路了,什麼工作都找不到,
在本國的城市活不下去,只好淪落到外邦人的城市混口飯吃(當時的猶太人對於外邦人可是有著嚴重的鄙視與偏見),
也許是因為以前養尊處優慣了,甚麼技能都沒有,只得去做那最汙穢、骯髒、沒人願意做的工作,他甚至餓到想與豬搶食豆莢;
唉,報應好快...

路15:17-19「他醒悟過來,就說: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,口糧有餘,我倒在這裡餓死嗎?我要起來,到我父親那裡去,向他說:父親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;從今以後,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,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!」

醒悟
這真是整個故事最令人振奮的字眼之一,他終於醒悟了!
一個已經down到谷底、慘到不能再慘的故事,終於露出一線曙光,開始有了轉機。
說個不好聽的,人往往就是這麽賤,平常時候我們不太反省,一帆風順的時候更不可能反省,
只有到走投無路、混不下去的時候,才「有可能」反省。
說「有可能」是符合實情的,更多人是大難臨頭也不願反省。
以健康為例,當身體年齡是實際年齡的兩倍、尿酸酸鹼值媲美王水、血壓好比杜拜阿里發塔,他就會決心改變飲食了嗎?
當體重數字大於身高、肚子大得像個隨身攜帶的小桌子,他就會決心減肥了嗎?
一個吸毒成癮的媽媽,已經連累剛出生的寶寶帶有毒癮,她就會決心戒毒了嗎?
一個有酗酒暴力問題的父親,即使看到孩子身上已經被自己揍得青一塊紫一塊,他就會決心戒酒了嗎?
一個酒駕成性的渾蛋,即使已經撞死3、4個人,酒過三巡之後他就會乖乖不開車而搭小黃嗎?
如果他們都會幡然醒悟、從此不再違犯,社會上這麼多一犯再犯的可惡人渣是從哪來的?
你我都不是剛出社會,我們都明白有太多人是毫無醒悟能力的;
回頭看這個故事,更顯得「醒悟」是多麼可貴啊!

另外,請先記一下小兒子想對父親說的話,這對於理解經文很重要。

路15:20「於是起來,往他父親那裡去。相離還遠,他父親看見,就動了慈心,跑去抱著他的頸項,連連與他親嘴。」

起來
在這個故事裡,如果要辦個關鍵字比賽,
我私心以為,「起來」若說他是第二名,沒有其他字敢說自己是第一名了!
這字的重要性,比上一節的「醒悟」更關鍵。
其實仔細想想,我們應該很能了解,其實我們自己也常常這樣,醒是醒了,悟也悟了,
但魯蛇的根性還在,就是沒勇氣跨出改變的第一步,
想改,但只停留在「想」的階段,遲遲沒有「改」的實際行動。
小兒子給我們一個絕佳的榜樣,他醒了、悟了,
更重要的是,他起來了、行動了!
說漂亮話人人都會,But, SHOW ME!

相離還遠
如果不是父親天天等、天天盼,「相離還遠」怎麼看得見?
想必自從小兒子翹家之後,父親就天天到路口等、時時上屋頂望,
就算烈日當頭照,他依然這樣等啊等、盼啊盼;
老父心焦,盡現於「相離還遠」寥寥四字之中了。

抱著頸項,連連親嘴
這可是高難度動作啊!怎麼説呢?
抱著一般人親嘴,就說是個朋友好了,這我們做得到;
如果是陳X扁呢?可能有點反感;
蔡X文呢?也許又更反感。
你說,這些我巜ㄧㄥ一下都做得到呀,那親小兒子的難度在哪裡?
且慢,請回頭看看14、15節,小兒子之前在哪裡打工?豬圈。
跟誰搶食物?豬。
因此你應當可以想像,一個餵豬、清豬糞、洗豬圈、與豬搶食物、甚至也住在豬圈裡面,身上應該是甚麼氣味?
衣上沾惹的是甚麼咚咚?
想清楚之後,別說親了,你可能連抱都很難抱下去吧。
但我們看到,父親不僅抱、而是「跑去」抱;
不僅親嘴,而是「連連」親嘴;
背後流露出的慈愛、包容、不計前嫌,真使我們動容。

也應該想到,小兒子正是比喻我們這些罪人,
以前的我們在罪惡裡打滾,就是如此的不堪、發臭、噁心;
但只要醒悟過來,慈父般的上帝就把我們緊緊擁入懷中,接納我們,
不計較我們的過去,反而把上好福份都給了我們。

路15:21-24「兒子說:父親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;從今以後,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。父親卻吩咐僕人說: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;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;把鞋穿在他腳上;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,我們可以吃喝快樂;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,失而又得的。他們就快樂起來。」

從小兒子醒悟、動身、到回家面對父親的懺悔,我們可以明白他是真的悔改了;
但如果你回頭看看18-19節,比對一下,有發現甚麼嗎?
少了一句「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」,是吧。
但為什麼少了這句?合理推想,大概是被父親打斷了吧!
喜出望外的父親,沒等小兒子把準備好的話都說完,就打斷趕緊要僕人準備衣服、鞋子、...,
當你在腦海中把小兒子回家的整個過程重新想一遍,
你將更能體會這個父親的慈愛,也更能體會上帝對你的愛。

我們也可以想想,如果小兒子沒悔改呢?
如果他拿了錢、揮霍之餘也活了下來,始终沒悔悟,父親對他的愛,他能知道嗎?
不能。
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,父親的愛始終都在,
但若小兒子不悔改,他永遠也不會明白父親是這麼的愛他。
引申來看,也一樣成立,上帝的愛始終都在,
但若我們始終不悔改,我們永遠也不明白上帝是這樣的愛我們。
而整本聖經告訴我們,上帝把悔改的心與赦罪的恩都賜給我們,
原本剛硬的石心被換上了柔軟的肉心,從此我們感受到祂的慈愛與憐憫。

那上好的袍子
袍子,與後面的戒指、鞋子,都代表了兒子在家中的身分與地位,
換上這些,代表父親重新接納小兒子,恢復原本在家中的身分地位。
對於這些猶太文化,我們沒問題,但對於一個字很好奇:
「那」。
想像一下,如果我說:「幫我拿枝筆。」你可能會從筆筒裡隨便抽一枝給我;
但如果我說:「幫我拿那枝筆。」如果我之前沒提過,你怎麼會知道我在說的是哪枝筆呢?
同樣的,父親這裡說的是「那件」,僕人也知道是哪一件,表示父親老早就準備好了,只等兒子回來就要替他換上;
而且還不是隨便準備的,而是上好的呢!
同樣的,肥牛也是老早就準備好了,只等慶祝的這天來到。

古今中外講「浪子回頭」的故事很多,
聖經中這個小兒子的故事是箇中翹楚、講得最好的。
因為,它不僅生動的把小兒子醒悟懺悔的一面描述出來,而在父親慈愛包容的一面,它著墨更多、用力更深。

從這個故事引申,上帝的愛正是這樣的包容、深刻,
在我們仍在罪惡中打滾、自以為逍遙的時候,祂早已準備好要原諒我們,希望我們有一天能悔悟過來;
祂甚至親自賜下悔改的心給每一個選民,使我們真的悔悟,能夠完全體會上帝的愛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